
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ies
4008871095
bairuomeng@126.com
区域分布/ Area distributio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苏州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调查
2013-07-30 来源:百睿德同传网
2009年,苏州的大学生村官选聘出现了8019名大学生竞争220个岗位的空前盛况,一条“苏州大学生村官的年薪高达15万”的报道曾引起热议。一时间,“到苏州当村官”成为众多学子的选择。几年来,数以千计的大学生走入农村,在基层挥洒他们的激情和汗水。
然而,《2013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副主编、大学生村官政策问题研究专家李义良所作的一项针对大学生村官流动性的调研显示,仅9%的被访者愿意留在农村工作,10%的人已在农村创业并有所成就,“两项数据相加,也不到20%”。
苏州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据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苏州全市1830个村(社区)共拥有2211名高校毕业生,已全面完成“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目标。2010、 2011两年苏州没有组织招录省聘大学生村官,不过高新区、吴中区、常熟市等地仍旧自主招录了一部分村官;2012年,苏州市县联动选聘大学生村官263 名;今年,苏州再次招录省聘大学生村官20名。大学生村官队伍正在不断补充。
仍旧坚守在农村的那部分大学生村官许多已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而另一部分出于自身定位、收入压力、发展前景等因素选择了离开。是什么样的环境和际遇造成了这种选择的差别?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调查一
“大浪淘沙,他们是淘到的那一小部分金子”
李义良说,尽管可能只有不到20%的人有意留在农村,但这批人才是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定之初,真正希望留下的人才,“就像大浪淘沙,目的就是为了淘到这一小部分金子。”
“我是在村委会院子长大的,
回来当村官就相当于回家”
村官档案:
姓名:王建宏 性别:男 籍贯:太仓
选聘时间和方式:2007年村自主招聘
现在岗位:半泾村党委书记
学历专业:200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外贸专业
所服务村:太仓沙溪镇半泾村
今年7月23日,经过民主选举,王建宏被任命为太仓沙溪镇半泾村党委书记。两天后,他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不停地接着电话,“当了正职书记后,要一盘棋考虑,需要协调的事太多了。”
王建宏天生是个“创业者”。在苏大上学期间,他就和室友搞过电瓶车废旧蓄电池修复项目,几个人累计分红达10多万元。毕业后考上公务员,却“临阵脱逃”去了一家外贸企业。两年后,他跳槽到老家附近的外贸企业,并在村里兼任团委书记。又过了半年,他辞去工作,全职当村官。2007年入职时,王建宏属于半泾村“村招”的大学生村官,没有任何编制。2009年,他通过了苏州的大学生村官招考,但仍不享受编制待遇。“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编制问题”,王建宏说,只要有才能,在农村照样可以得到发挥,而回到从小长大的村子无疑是好的选择。
刚到村里,王建宏有很多想法,一年间,他陆陆续续向村里提了五六个经过具体调研的项目,但因为各种原因“惨遭滑铁卢”,终,他把目光投到了农业。带着3本调研笔记,王建宏向村“两委”提出了组建绿阳果蔬合作社的想法,这一次,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搞农业前三个月没有产出,土地流转费、保底分红、劳务费几项加起来每天有5000元的支出,我愁得觉都睡不着”,王建宏说。农产品还没成熟,他就开始考虑销售渠道:组建开心农场、吸引城里人到合作社种地、联合沙溪镇其他村官每天写农民博客、网上销售……功夫不负有心人,绿阳合作社年就产生了 100万元的利润。如今,整个合作社规模近千亩,每天产出蔬菜10吨,今年上半年销售1000万元。目前,合作社新建的配送中心即将落成,业务将从单纯的种植发展到仓储、加工、物流、农民培训等各方面,王建宏还打算在边上开一家农家乐饭店,进一步发展采摘休闲旅游。
“我父亲以前是村里的会计,村委会的这个院子是我从小玩到大的,村里的领导都是看着我长大的。”王建宏说,这种亲切感使他在村里工作时如鱼得水,也给了他特有的归属感,让他能够长期扎根下去。
太仓是苏州唯一在选聘时就把镇里七站八所的事业编制拿来给大学生村官的县级市。但王建宏的例子似乎说明拥有编制不一定是让村官长期扎根的主要因素。
从2006年起,太仓共选聘了338名大学生村官,目前仍在编的有233人,许多在村里干得出色的有编制村官被“借调”到镇里工作。进入村“两委”的只有33人,这个比例并不高。
“有成就感获尊重”, “苏州女婿”坚持留守
村官档案:
姓名:邵勇军 性别:男 籍贯:宜兴
选聘时间和方式:2006年区县自招
现在岗位:相城区长康村党总支书记
学历专业:2005年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系硕士
所服务村:在不同村、涉农社区轮岗
白衬衫、黑裤子、一副斯文的眼镜,一口流利的苏州话……人们看到邵勇军,很自然地会以为他是苏州人,但事实上他是个来自宜兴的“苏州女婿”。他是2006年相城区首批区招的大学生村官之一,现任黄埭镇长康村党总支书记。
“当村官对我来说是偶然事件”,38岁的邵勇军这样解释自己当初的选择。2005年,从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系拿到了硕士学位后,邵勇军随爱人来到黄埭镇定居。2006年,恰逢相城区招聘批大学生村官,承诺“3年后通过考核可纳入事业编制”,邵勇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当了一名村官,在多个农村和涉农社区轮岗任职。
“刚到村里,因为不了解情况,还被村民指着鼻子骂过”,邵勇军告诉记者,2010年他到长康村任党总支副书记不久,就发生了一起拆违纠纷。经过一番较激烈的冲突,邵勇军认识到村官并不好当。
长康村位于黄埭镇中心镇区外围,是个不折不扣的“镇关村”,房东经济发达,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邵勇军上任之初,曾带着村干部们挨家挨户拆过违章建筑,引起了许多村民不满,甚至还有人跑到政府拉横幅抗议。经过侧面打听,他发现,群众对抗情绪严重很大程度上是觉得村干部们浩浩荡荡到自家“拆房子”让他们“很没面子”。
从那之后,邵勇军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的影响力,派他们四处巡逻、三三两两上门劝说,并在违章建筑还没“起来”时就把它拆掉,既不损当事人的面子,也把损失减到少。
“在村里做事情不仅要合法,更要合乎人情”,邵勇军坦言,从被村民误解、谩骂的“受气包”到2万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流动人口“大管家”,一路并不平坦。但每一次帮助村民解决了问题,他都特别有成就感。这几年,邵勇军摸清了村民的脾气,赢得了尊重,也增强了对村官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当初拉横幅告邵勇军状的村民金老伯还两次写信到相城区委组织部,要求表彰“邵书记”。“村民就是这样,你真心为他好,他就领你这份情,认你这个人,我愿意一直留在村里当村官”,邵勇军说。在此期间,邵勇军和他同批选聘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解决了“事业编”,也成为相城区唯一的一批被纳入事业编制的大学生村官。
作为一名外地人,要在乡土味很重的农村扎下根并不容易。邵勇军做到了,他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与村民沟通、赢得他们信任时也非常讲究技巧。相城区目前有523名村、社区在岗大学生村官,进入“两委”班子的有64人,其中39人担任副职,9人担任正职。
调查二
考公务员、定向应聘进企业、提拔、借调
大学生村官“流向”各不同
“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流动性是好事,因为毕竟人各有志,并不是每个人都想长期留在农村发展。实际上,政府也在出台一些政策为一部分村官‘找出路’。比如,进行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公务员招录,联合大型企业进行定向招聘等等。”太仓市委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而李义良则认为,那些借助大学生村官平台“跳”进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的人,其初衷可能并非是为农村发展出力,本身也不该是被留下的对象,“那些想离开的,就顺其自然,让他离开吧”。
“工作收入不成正比”, 5年“老”村官另谋出路
村官档案:
姓名:柯敏(化名)性别:女 籍贯:相城区
选聘时间和方式:2008年相城区自招
现在岗位:相城区某事业单位
所学专业:2004年毕业于汉语言文学
所服务村:相城区某动迁安置社区
5年的村官生涯即将结束,柯敏(化名)的心情有点复杂,她一方面为自己考上事业单位、收入能有所提升而高兴,另一方面也舍不得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尤其是我们书记,对我一直很照顾,大家平时都以兄弟姐妹相称,要走了真的舍不得”,柯敏说。
柯敏是土生土长的阳澄湖镇人,大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年毕业后进入苏州一家电脑代工企业担任项目管理助理工程师。2008年,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选聘大学生村官,柯敏也报名参加了相城区的考试。
2008年的夏天,柯敏上任。当时正值苏州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大考”,柯敏所在的社区刚好是窗口单位,一上来,她就被各种总结、材料团团包围,以前在企业能享受到的双休日不但变成了单休,加班也是家常便饭。2008年的“十一”黄金周,柯敏整整做了7天的台账。
如果说工作苦一点还能克服,那么收入则是个让柯敏更纠结的问题。刚开始,她一年的收入只有3万多元,与在企业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由于相城区批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已经在2010年得到了事业编制,这时候的柯敏还觉得自己“有盼头”。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编制的事情一直没有落实,几年来始终“零存款”的状况让已婚未孕的柯敏有点坐不住。尽管去年进入了社区“两委”班子,收入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有7万元左右,柯敏还是萌生了去意。
“我希望凭借工作成绩赢得应有的待遇,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做好做坏差不多,待遇没有差别”,柯敏告诉记者,在自己后面入职的不少大学生村官疏于工作,忙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终考中离开。而自己工作上努力奋斗这么久,也算是个“老村官”了,到头来却比这些人的收入、社会地位差了一大截,心里不平却也无奈。
“既然来了,就要和农民打成一片”
三年村官经历成就副镇长
村官档案:
姓名:张皓 性别:男 籍贯:太仓
选聘时间和方式:2008年省聘
现在工作:太仓沙溪镇副镇长
学历专业:2008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所服务村:太仓城厢镇东林村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张皓原本可以有很多选择,“2008年毕业时原本打算去德国留学,学校也联系好了,但那一年正好碰到中德关系有点紧张,签证硬是没办下来,回过头来找工作才发现机会已经不多了。”
2008年,张皓成为了太仓首批11名省聘大学生村官之一,被分配到城厢镇东林村担任主任助理。“据我所知,绝大多数毕业生报考大学生村官是因为就业压力大,省聘村官有专项事业编制,工作比较稳定。”张皓说。只不过等考上了,他才搞清楚所谓“专项事业编制”不能流动。“由于我们是批,选聘过程特别严格,要求在校时是优秀党员或学生干部,还有成绩方面的要求,面试时严格如同公务员考试,过关后还要政审”,张皓说,这一系列严格的流程给了他很大的满足感,觉得自己是被挑选出来的精英。
“既然来了东林,就要和大家一起干活,和农民打成一片。”张皓刚到村里,村主任张耀忠就这么跟他说,之后便隔三差五带着他到田间地头转转,和农民聊聊土地,帮村民搬搬砖头,过了一个多月,张皓就差不多把人员和村里的情况摸熟了。
在村里三年,让张皓印象深的是东林的工作氛围和办事效率。一到农忙时节,村里无论干部群众全部下到地里行动。“村主任、会计、两个副主任,每人都开一台插秧机。”从没干过农活的张皓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插秧机一开就是两年。
2008年10月,为了解决金仓湖和村安置小区东林佳苑的管理问题,村“两委”决定成立物业企业,刚到村里三个月的张皓也被要求参与筹建。没有任何经验的村“两委”决定“借鸡生蛋”,张皓和村领导一起对太仓较大的物业企业进行了走访考察,后与太仓市城房物业合作成立了太仓市金仓湖物业管理有限企业。由于在筹建过程中表现出色,张皓被委派担任物业企业的董事、副经理,负责企业日常管理工作。
2010年,村里成立合作农场,并引进了有机硒米的项目。张皓参与到有机硒米市场营销中,产品正式上市后,又四处推销,到南京、苏州参加展销。到那年年底,张皓又担任了农副产品营销中心总经理一职。
东林村的发展为张皓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广阔舞台。“在村里的三年,我从没参加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也没投过简历。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张皓说。 2011年的一天,领导跟他说,太仓这次提拔副科级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放宽了资格要求,你可以去试试。“我去报了名,也没抱太大希望,接着就进入了选拔程序。”这一年年底,张皓当选为沙溪镇副镇长,成为太仓唯一从大学生村官中提拔起来的副科级干部。